2007, 5(5).
摘要:介绍了由8片TS101构成的分布式并行信号处理机的系统结构、硬件设计、任务分配和软件流程,最后给出了DSP程序加载技术,对比G4DSP分析了性能。该信号处理机已研制成功,具有运算能力强大,I/O带宽,功耗低,性价比高,可改变拓扑结构的特点,可应用于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
2007, 5(5).
摘要:利用误比特率优化的自适应子载波功率分配算法,对发射功率进行合理分配,能够有效地提高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的频谱效率,但对各子载波采用正交幅度调制(QAM)的OFDM系统,该算法的求解却相当困难。本文研究了一种次优的功率分配算法,利用误差函数(Q函数)的近似值对其进行逼近,从而有效降低了求解难度。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次优分配算法优异的误比特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逼近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最优功率分配算法的复杂度问
2007, 5(5).
摘要:图像倾斜角的检测和校正是图像预处理中很重要的环节。本文推广了Fourier变换检测文本倾角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更多类型的图像。算法将图像的Fourier谱映射到对数极坐标域,并分析计算Fourier谱在角度轴上的投影峰值,最终获得图像的倾斜角。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小,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2007, 5(5).
摘要:针对远程遥测遥控系统的需求,设计实现了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eneral Package Radio System,GPRS)无线数据传输终端,并构建了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设计过程及该终端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1X/GPRS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设计方案中的应用,该无线传输终端稍做改动就可应用于车辆监控、无线抄表等远程遥测遥控系统中。
2007, 5(5).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CPW)和微带线复合结构的四分之一波长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BPF)。该带通滤波器由两个终端开路的T形微带馈线结构和四个交叉耦合的四分之一波长CPW谐振器组成。通过仿真优化得到其特性曲线图,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参数对其滤波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带通滤波器在其2.97~3.03 GHz的通带内的最小插损低于0.4dB,回波损耗大于30dB,同时其带外衰减都大于25dB。这种滤波器结构紧凑,尺寸小,性能好,可应用于很多微波系
2007, 5(5).
摘要:在省电子学会直接领导下,经过专委会全体委员们的共同努力,电子测量与仪器专委会第13届学术年会于2007年9月17~22日在康定如期召开,参会人员近50人。参加学术年会的单位主要是一些省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包括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成飞公司、西华大学和中物院等。
2007, 5(5).
摘要:整流天线决定了微波无线输电效率的高低。为了克服微带贴片整流天线需要钻孔,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5.8GHz混合结构的整流天线,接收面积大的矩形微带贴片构成接收天线,过渡到具有平行结构的共面带线,二极管和电容可方便地摆放在共面带线的两侧,避免了钻孔。试验表明该接收系统整流转换效率达到了78.2%,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2007, 5(5).
摘要:由于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Alternating-Direction Im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 Domain,ADI-FDTD)的数值色散会随着时间步长的增加而增加,文中讨论了单轴各向异性完全匹配层(uniaxial perfectly matched layer,UPML)媒质中包络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Envelope ADI-FDTD),推导了二维Envelope ADI-FDTD UPML的迭代公式,并提出一种新的离散方法。与ADI-FDTD UP
2007, 5(5).
摘要:针对双AC/DC变换器的热备份和冷备份连接方式存在的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智能双AC/DC变换器供电系统的两种新设计方案——数字逻辑控制电路和微控制器控制系统,实现了冷备份电源的自动切换,增强了电源的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直流电源持续供电的问题,其中的微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的网络传输设备中。
2007, 5(5).
摘要:基于RGB三基色的神光Ⅲ原型近场场图的图片需要在控制计算机上处理并调整参数,实现多图层的叠加运算。传统图像处理算法不能满足需求,利用新算法后,图片重叠过渡部分的灰度值按需求平滑过渡,没有突变现象出现,图片旋转缩放后也没有锯齿状边缘,符合近场液晶光阀(Liquid Crystal Light Valve,LCLV)场图靶的要求。
2007, 5(5).
摘要:介绍了Ad Hoc网络中常见的三种路由协议DSDV、DSR和AODV,针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设计了两种仿真方案,利用NS2仿真工具对三个协议进行了仿真。通过分析报文投递率和平均端到端时延比较了三个协议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AODV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更适合于节点移动速度快且网络拓扑结构变化频繁的网络。
2007, 5(5).
摘要:泛华测控日前推出的噪声源定位分析系统(Sound Source Localization System,SSLS),综合了声源定位、声源识别、声源信号分离、频谱分析和联合时频分析等功能,将成为辅助设备降噪设计(如汽车、飞机等降噪设计)、噪声泄漏测试和机器故障定位的理想工具。
2007, 5(5).
摘要:在无线电短波通信中,为了降低天线高度,节省人力、物力和经费,增加短波通信的隐蔽性,采用了面对通信方向的斜坡地面架设发射天线的新技术。本文经数学推导,给出了斜坡天线高度的数学算式,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提高了斜坡短波发射天线场的设计计算精度和速度。
2007, 5(5).
摘要:针对信息自动处理中涉及到的汉语词语切分问题,利用多个成熟的汉语分词技术,采用判定规则为"与"、"或"混合逻辑运算的数据融合方法,构成了一个汉语分词系统并应用于信息自动处理工程中。实际使用表明,判定规则简单有效,分词的正确率达到了99.5%以上。
2007, 5(5).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的有限冲击响应(Finite Impusle Response, FIB)滤波器的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布式算法来并行实现FIR数字滤波器硬件电路,并用VHDL编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设计简单、灵活,同时利用加法器代替乘法器不仅节约了硬件资源,而且提高了数字信号处理的速度。
2007, 5(5).
摘要:中值滤波器是众多滤波器中既能很好地抑制噪声,又能较好保护图像细节的一个滤波器。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细节不能被很好地保护。因此,提出了一种模糊中值滤波算法,该算法不像传统中值滤波简单地在像素级上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而是通过隶属函数将图像灰度值转换到图像特征级处理,该算法不仅能更好地抑制噪声,而且保护细节的性能也有所提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2007, 5(5).
摘要:为了降低微波滤波器调试的难度,减少调试工作对经验的要求,提高调试的效率,在微波滤波器的调试工作中引入了计算机辅助调试技术。国外的实验及生产证明,计算机辅助调试技术在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中的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简要的总结。
2007, 5(5).
摘要:《信息与电子工程》(双月刊)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子类学术期刊,主要围绕信息化新军事变革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及时报道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2007, 5(5).
摘要:介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脉冲雷达高度表串行高度数据接收模块的设计,讨论了异步串行接收模块的内部结构、帧格式、同步检测与采样过程以及算法转移状态机。通过仿真波形验证了其内部时序的正确性。
2007, 5(5).
摘要:《信息与电子工程》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子类学术期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研究院,拥有12个研究所及各类先进仪器设备,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2007, 5(5).
摘要:针对国内航天测量事后数据处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数据处理多尺度融合算法。该算法以建立的系统动态模型方程为基础,归纳出多尺度融合算法的具体步骤,通过实际算例验算,结果表明:融合尺度越小,数据处理精度改善的效果越明显,并且与α-β-γ滤波算法相比,数据处理精度也有较大提高。
2007, 5(5).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应用于高速率无线传输的一项有效技术。标准的OFDM系统的时频格是方形的,因此当信道在格点频率附近存在深度衰落时,未编码的OFDM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符号恢复问题。为克服上述问题,在符号复用之前,可采用频谱利用率较高的Lattice编码。本文推导了针对衰落信道的编码优化性能指标、相应的编码设计标准,并提供了代数设计方法和实例。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Lattice编码的OFDM系统相对于未编码系统有着更好的
2007, 5(5).
摘要:基于无线移动衰落信道下的多天线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传输模型和信号周期平稳特性理论,研究了基于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 Time,V-BLAST)技术的MIMO信号的周期平稳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衰落信道下的MIMO系统接收信号具有周期平稳特性,如果对接收信号进行过抽样,则可以获得具有周期平稳特性的接收序列,从而可以利用周期平稳特性理论进行数字化的信号处理。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官网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