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G研究的进展,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该方向汇集当前太赫兹技术在信道建模、阵列天线设计、雷达成像感知和通感算一体化理论方面的最新成果,推进对太赫兹通感算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验证,积累不同场景下信道测量和建模的数据以及RIS增强实现,并在小型化、3D立体成像、太赫兹组网、移动性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星间通信、星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促进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器件的创新研究,促进我国太赫兹技术相关行业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推出《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专栏,特别邀请了一批从事太赫兹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本刊撰写了5篇研究论文,重点介绍了太赫兹天线、太赫兹信道、太赫兹成像及太赫兹波束调控等研究进展。旨在从不同层次和视角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动向。篇幅所限,这些论文只反映了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领域部分研究成果,体现了太赫兹技术在雷达感知与通信组网等方向的学术研究价值与创新应用潜力。
专栏在策划过程中得到了电子科技大学陈智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彭木根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彬彬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官科教授、中国移动研究院刘光毅总工程师、中国联通研究院李福昌研究员、中兴通讯无线研究院赵亚军高级工程师、东南大学蒋卫祥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希望专栏的编辑出版能加深广大读者对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技术领域方面的认识,促进广大读者把握太赫兹前沿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太赫兹雷达技术领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推动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期待更多业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努力推动太赫兹雷达通信感知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本期专栏主编:胡伟东,杨小鹏,张伟锋
专栏主编简介:
胡伟东,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太赫兹科学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太赫兹空间探测与遥感技术。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和国防重大项目,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学术兼职方面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员会委员、毫米波太赫兹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和《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编委。
杨小鹏,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副主任、中国雷达行业协会常务理事、IEEE航空航天与电子系统学会(AESS)唯一亚洲理事、IET国际雷达会议2023大会主席,IEEE ICSIDP、IET Radar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等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电子学会优秀论文奖等。
张伟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主要从事光电融合探测与识别研究,包括宽带雷达信号光学合成与稳相传输芯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光学处理芯片、激光三维成像芯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合著学术专著 1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兼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