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集成微系统科学技术及其建模与仿真学术交流会,暨科学挑战专题强约束集成微系统领域十三五中期进展学术交流会、中国仿真学会第一届集成微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拟于20187.6-7.7日在四川成都举行。

会议主办:中国仿真学会集成微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国防基础科研核科学挑战专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会议承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微系统(Integrated Micro-SystemsIMS)技术是在一般的微系统(如片上系统(SoC)、光子学微系统、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系统级封装(SiP)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命性的新技术。美国DARPA的微系统技术办公室(MTO)明确了其内涵为微纳电子学+微纳光子学+MEMS/NEMS+架构+算法五大技术与传感+处理+通信+执行+能源五大功能的深度融合,并称其为“下一代技术革命”和“后摩尔定律时代”的主要技术解决途径。集成微系统技术与追求线宽减小的摩尔定律不同,通过定制完成“从原子到产品、从材料到系统”的多样性与多功能集成,实现从晶体管集成电路微系统集成微系统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在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频谱开发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集成微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技术,建模与仿真、微纳工艺、精密测试三大方面相辅相成,其中建模与仿真是其研究基础,需要从微纳层次的原子尺度出发,结合设计与微纳工艺,模拟仿真电子学、光子学、MEMS/NEMS及其三维异质异构集成,实现按需求从微观定制系统,获得先进新颖的系统功能;同时研究环境因素影响集成微系统性能的“原子-材料-器件-系统”的跨尺度建模和仿真方法,提升系统综合性能

中国仿真学会集成微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是2017年经中国科协和中国仿真学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二级学会,挂靠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国防基础科研核科学挑战专题是国家根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承担的国家任务中的基础问题而设立的基础科研专题计划,其重点领域强约束集成微系统包括强约束集成微系统环境效应物理机理、高电压微系统、太赫兹微系统、光电融合微系统、量子微系统等重点方向,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组成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研究。

本次会议包括大会邀请报告、集成微系统建模与仿真系列分会场报告、集成微系统科学技术进展系列分会场报告、成果展览展示等。第一天为大会邀请报告,第二天为分会场报告。

1、大会邀请报告:会议将邀请集成微系统科学技术领域的院士、专家进行学术报告。

2、集成微系统建模与仿真系列分会场:包括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集成微系统的原子与材料级建模与仿真

2)集成微系统的器件级建模与仿真

3)集成微系统的电路与系统级建模与仿真

4)集成微系统跨空间尺度、跨时间尺度建模与仿真

5)微纳电子学建模与仿真

6)微纳光子学建模与仿真

7)微纳力学建模与仿真

8)微系统三维异质异构集成建模与仿真

9)微纳工艺过程建模与仿真

10)集成微系统电、磁、光、热、力多物理场建模与仿真技术

11)微系统与环境(辐射、气氛、应力等)相互作用物理过程与效应机理建模与仿真

12)典型功能微系统建模与仿真(高压微系统、高频微系统、太赫兹微系统、量子微系统、光电微系统、传感微系统、生物微系统、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中的微系统等)

13)集成微系统仿真中的高性能算法

14)集成微系统仿真可视化技术与平台技术

15)集成微系统半实物模拟仿真技术

16)集成微系统仿真性能评估技术

3、集成微系统科学技术进展系列分会场:包括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成果展览展示等。集成微系统科学技术进展目前主要包括科学挑战专题强约束集成微系统领域的相关方向研究进展、专业委员会各个委员单位在集成微系统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等,同时欢迎集成微系统科学技术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参与交流和展示。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微系统环境效应物理机理(辐射、气氛、温湿度、应力等环境因素作用下,SiSOI、化合物半导体等材料、器件、微系统的环境效应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与精密测试方法以及可靠性研究等)

2)高电压微系统(宽禁带半导体高电压大电流器件、新型储能材料及器件、高电压微系统封装集成等)

3)太赫兹微系统(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太赫兹产生、放大和检测器件,新型太赫兹调控技术、太赫兹微系统封装集成等)

4)光电融合微系统(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器件、新型光量子结构及器件、微纳光电集成等)

5)量子微系统(量子认证微系统、原子惯性传感微系统、量子精密测量微系统、其他固态量子信息技术等)

6)传感监测微系统技术

7)智能微系统技术

8)集成微系统其他技术

欢迎广大科研人员积极踊跃投稿,录用的论文将收入大会论文集,并择优推荐到《系统仿真学报》、《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发表。论文应属于公开范围,并能体现创新性工作。

论文摘要应在2018430日前提交,录用的正式论文应在2018610日前提交,投稿要求参见附件。

投稿方式:请登陆《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官网(www.iaeej.com)主页,由“第一届全国集成微系统科学技术及其建模与仿真学术交流会”会议系统入口进入,注册并提交论文。

大会组委会:张健(中物院电子工程研究所)、王燕(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樊勇(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程钰间(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沫(中物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

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向安、罗雪梅

大会事务联系人:

  英:13608129237

何艾玲:028-65726029

  鹏:028-65726047

大会注册费:1000/人,学生:600/